形态描述
体长椭圆形(图56)。头深褐色,前端色浅,长0.52,宽0.66,复眼间宽0.36,
头顶有刻点列,略呈“V”型分布,并有短毛被,触角第1、2节黄褐,第3、4节黑
褐,各节长0.16:0.48:0.32:0.40,第2节毛长者接近或稍超过该节直径,第3、4节
毛长者超过该节直径两倍以上。前胸背板长0.52,领宽0.48,后缘宽1.32;深褐色,
后缘黄色;领不明显,侧缘直,前半呈薄边状,前角处最宽;前角垂缓,胝区较隆出,
后缘凹陷浅,中纵线处刻点几不成列;后叶中部及亚中部凹陷浅,凹陷区呈横皱状;整
个背板除胝区中部外,刻点密,毛被中部稀,两侧密。小盾片深褐色,端角处黄色,基
半部刻点较稀,端半部皱刻状,且端半部毛被指向中部。前翅色斑呈块状,爪片基部、
中部、爪片接合缝两侧、内革片基部、两侧和端部均为黄色斑,外革片全部均为深色,
楔片之前的褐色斑略成3条纵带状,楔片褐色,膜片色斑稍有变化,但亚基部为浅色,
其余部分多为褐色;革质部刻点密,毛生于刻点之前,毛被短,平伏,膜片端部呈皱纹
状;外革片长1.06,楔片长0.68,前翅向后明显渐窄。喙浅黄褐,达于中足基节,第
2—4节长0.28:0.78—0.80:0.32—0.40。足黄褐,股节中部、胫节两端有时色深,股
节刺长可稍超过该节直径。臭腺沟缘折角状,后缘略波曲,在折角处略向后扩展。雄虫
左侧阳基侧突端部内侧弯曲较甚(图65),阳茎端部骨化部分较短,直(图70)。体长
3.4—3.9。
本种与张氏细角花蝽 L. zhangi Bu 接近,区别见张氏细角花蝽。
观察标本 4♂,天津六里台,1964.Ⅺ.19—27,赵锦年采;4♂10♀,天津八里台,1964.Ⅹ.19一Ⅻ.4,赵锦年采(柳树);1♂,天津七里台,1964.Ⅺ.13;1
♂,天津南开大学,1962.Ⅴ.24;1♀,天津南开大学,1963.Ⅵ.26;1♀,北京公
主坟,1954.Ⅳ.23,杨集昆采(杨树);2♂2♀,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
所;1♀,山东昆嵛山,1973.Ⅶ.8。
头顶有刻点列,略呈“V”型分布,并有短毛被,触角第1、2节黄褐,第3、4节黑
褐,各节长0.16:0.48:0.32:0.40,第2节毛长者接近或稍超过该节直径,第3、4节
毛长者超过该节直径两倍以上。前胸背板长0.52,领宽0.48,后缘宽1.32;深褐色,
后缘黄色;领不明显,侧缘直,前半呈薄边状,前角处最宽;前角垂缓,胝区较隆出,
后缘凹陷浅,中纵线处刻点几不成列;后叶中部及亚中部凹陷浅,凹陷区呈横皱状;整
个背板除胝区中部外,刻点密,毛被中部稀,两侧密。小盾片深褐色,端角处黄色,基
半部刻点较稀,端半部皱刻状,且端半部毛被指向中部。前翅色斑呈块状,爪片基部、
中部、爪片接合缝两侧、内革片基部、两侧和端部均为黄色斑,外革片全部均为深色,
楔片之前的褐色斑略成3条纵带状,楔片褐色,膜片色斑稍有变化,但亚基部为浅色,
其余部分多为褐色;革质部刻点密,毛生于刻点之前,毛被短,平伏,膜片端部呈皱纹
状;外革片长1.06,楔片长0.68,前翅向后明显渐窄。喙浅黄褐,达于中足基节,第
2—4节长0.28:0.78—0.80:0.32—0.40。足黄褐,股节中部、胫节两端有时色深,股
节刺长可稍超过该节直径。臭腺沟缘折角状,后缘略波曲,在折角处略向后扩展。雄虫
左侧阳基侧突端部内侧弯曲较甚(图65),阳茎端部骨化部分较短,直(图70)。体长
3.4—3.9。
本种与张氏细角花蝽 L. zhangi Bu 接近,区别见张氏细角花蝽。
观察标本 4♂,天津六里台,1964.Ⅺ.19—27,赵锦年采;4♂10♀,天津八里台,1964.Ⅹ.19一Ⅻ.4,赵锦年采(柳树);1♂,天津七里台,1964.Ⅺ.13;1
♂,天津南开大学,1962.Ⅴ.24;1♀,天津南开大学,1963.Ⅵ.26;1♀,北京公
主坟,1954.Ⅳ.23,杨集昆采(杨树);2♂2♀,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
所;1♀,山东昆嵛山,1973.Ⅶ.8。
国内分布
天津、北京、山东、江苏(南京)
本种天津的标本均采自柳树(Salix sp.)的树洞或树皮下。
本种天津的标本均采自柳树(Salix sp.)的树洞或树皮下。